-
保定高新区举办智慧能源创新峰会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近日,保定高新区成功举办中国电谷·智慧能源创新峰会,吸引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150家北京企业参与。此次活动通过招商引资汇聚京冀两地产业资源,聚焦智慧能源领域的技术协同与要素整合,旨在推动保定中国电谷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慧能源创新高地。 一、峰会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新路径 本次峰会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为载体,重点探讨智慧能源产业链在京津冀区域的协同机制。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模式,推动中关村的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保定流动。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融智空间”平台的启动,为区域产学研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撑,标志着京冀在电力科技领域的深度融合迈入新阶段。 二、智慧能源技术成果集中展示 活动现场展示了包括智能电网、新能源储能、电力物联网在内的多项前沿技术。参会企业代表围绕“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展开技术研讨,其中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带来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配电网智能运维方案引发行业关注。这些成果的落地应用将直接服务于保定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升级需求。 三、构建世界级产业基地的实践探索 保定中国电谷作为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园区,正通过本次峰会加速整合京津冀创新资源。峰会期间达成的多项合作协议涉及技术转移、产业孵化、标准制定等领域,将有效提升区域在智慧能源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相关规划显示,到2025年该区域有望形成超千亿规模的智慧能源产业链。 四、区域创新生态体系持续优化 依托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的平台优势,峰会建立了常态化跨区域合作机制。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共享测试平台、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等方式,形成“北京研发—保定转化”的协同创新模式。这种区域联动不仅强化了保定在电力装备领域的传统优势,更为京津冀打造世界级能源技术创新走廊提供了实践样本。 此次峰会作为京冀产业协同的重要节点事件,其成果将直接助推国家智慧能源战略在华北地区的实施。未来保定高新区将持续深化与中关村、华北电力大学等创新主体的合作,通过制度创新与要素整合,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慧能源产业集群。
2025-08-18
-
保定科技创新大会表彰英才推动高质量发展与招商引资
保定市于2019年召开了科技创新大会,聚焦表彰2017年和2018年度在科技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专家及成果。本次会议体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措施有效吸引了外部投资和招商引资,助力区域创新发展持续突破。科技创新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通过这些举措,保定市加强了产学研融合,营造了更优越的创新环境,为经济高质量转型奠定基础。 一、大会概述背景与意义。在2019年期间,保定市组织召开了科技创新相关会议,旨在回顾2017年至2018年的科技工作进展并嘉奖杰出个体和团队。这些行动是对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强调科技驱动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性。通过模糊具体月份日期的安排,会议集中展示了全市对科技创新的战略布局,旨在激发更多创新活力。保定市作为河北省关键城市,始终将科技创新置于发展前沿,相关政策不仅激励本地团队,还强化了与外部企业的对接,深化招商引资机制。 二、政策体系支持创新生态。保定市系统制定了多项配套政策,覆盖税收优惠、研发补助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形成完整支持体系。这些举措在2017年启动实施,并于2018年进一步优化完善,包括创新驱动经济提升工程和科技奖励方案等。通过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政策推动了产学研合作升级,助力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保定市科技主管部门定期评估政策效果,确保执行力度,并与省级战略协同推进创新生态建设。弱化数据细节,此类支持框架显著提升了区域的创新能力,同时吸引了大量外部投资进入科技园区,促进招商引资多元化发展。 三、创新平台建设强化资源共享。保定市建立了涵盖多领域的创新服务平台和产业联盟,为科研交流与成果转化提供有力支撑。自2017年始,这些平台逐步壮大,包括院士工作站和高水平研发中心等。建设数量在全省范围内具有代表性,体现了质量和规模的同步提升。平台聚焦关键技术领域如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促进资源共享与技术突破。弱化具体数值,保定市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和政策引导,推动平台向高效化发展,为企业提供孵化空间和技术支持。在2018年,平台网络覆盖更广,带动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并间接助推招商引资活动增加投资者信心。 四、成就影响与经济带动。科技创新工作在2017年至2018年间取得实质进展,表现在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指标上。保定市的整体创新实力显著提升,相关成果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这些进展直接拉动经济高质量转型,尤其在高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领域,增强了城市核心竞争力。弱化数据,通过系统化政策,创新氛围吸引更多企业落户,深化招商引资渠道多样化。地方政府持续监测发展效果,确保可持续性。展望未来,保定市将坚持科技优先战略,整合更多资源,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大局。 五、招商引资机制与长效机制。招商引资作为核心要素,通过科技政策得以强化,在2017年及2018年期间实现显著成果。保定市针对创新企业设立专项投资基金,提供土地优惠和服务保障,鼓励外部资本参与本地科技项目。这些措施在大会中得到重申,突出了招商引资对创新体系的互补作用。长效管理机制包括定期对接会和政策反馈,确保外部投资稳定性。弱化数据表现,招商引资活动提升了产业集群化程度,支持了科技园区扩容。保定市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以创新为纽带推动区域一体化和经济繁荣。
2025-08-18
-
保定双创高地崛起:中国创翼大赛点燃京津冀创新引擎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的背景下,保定市通过举办中国创翼创业创新选拔赛,成功搭建了招商引资与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本届赛事吸引近400个优质项目同台竞技,两大投融资机构现场签约超800万元合作意向,凸显区域创新生态的蓬勃活力。 一、赛事规模与结构升级 本届选拔赛由保定市人社局联合发改、科技等多部门共同推动,参赛项目总量达387项,较往届实现近60%的增幅。项目领域呈现多元化特征,其中数字经济相关项目占比过半,涵盖智能制造、环保科技、传统工艺创新等方向。评审体系采用"技术突破性、市场前景、团队构成"三维度评估标准,确保选拔过程的科学性。 二、标杆项目引领产业转型 创业组冠军"带视觉引导机器人系统"突破工业自动化领域高精度定位技术,已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线;创新组夺冠的含油污水处理设备采用物理撬装技术,处理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40%。老字号品牌大慈阁香油通过工艺革新斩获人气奖,展现传统产业与创新思维的融合价值。 三、金融资本深度参与机制 赛事创新性引入"路演+资本对接"闭环模式,两家本土投资机构对获奖项目进行梯度式扶持:除一等奖项目获得百万级意向投资外,另有5家创投机构对二等奖项目展开尽职调查。这种"以赛代评"的融资模式,有效缩短了科研成果产业化周期。 四、区域协同创新效应显现 依托京津冀三地专家资源库,大赛组建了涵盖技术、管理、金融领域的复合型导师团队。在赛事服务环节,特别设置知识产权布局、政策申报等专项辅导,帮助项目团队对接雄安新区市场资源。多支参赛团队已获得来自北京中关村科技企业的技术合作邀约。 五、产业生态持续优化 保定市通过连续三届赛事积累,已形成"创业培训-赛事选拔-孵化落地-产业对接"的全链条培育体系。当前获奖项目中,已有17个成功入驻本地产业园区,带动就业超千人。这种以竞赛为抓手的创新驱动模式,正成为保定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支撑。
2025-08-18
-
保定高新区聚力三"高"三"新"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
在深入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保定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强化招商引资、优化人才政策、深化产业协同等举措,正加速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引擎。近期市级领导专题调研中,高新区在破解发展难题、夯实产业基础方面的成效获得充分肯定,未来将围绕"高素质人才集聚"与"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创新生态体系。 一、锚定发展定位强化顶层设计 调研指出,该园区作为保定市开发区建设的示范样板,已通过系统性改革解决了土地集约化利用、行政审批效率等关键问题。下一阶段将重点放大区位优势,依托毗邻雄安新区的战略地位,精准承接高新技术企业转移,同步完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在政策应用方面,提出要动态梳理现有产业扶持措施,建立"政策工具箱"机制,确保重点项目能够即时匹配最优支持方案。 二、构建"高精尖"人才引力场 围绕人才战略实施,明确要求破除传统行政管理模式,推行"高待遇引才+高效率用才"组合拳。具体措施包括设立专项人才发展基金,重点引进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国际化专业团队;同步简化科研设备进口、跨境数据流动等流程,打造类海外创新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园区将试点"揭榜挂帅"制度,鼓励企业通过柔性引进方式共享高端智力资源。 三、培育面向未来的产业链集群 在产业升级维度,强调要把握京津冀产业链重构机遇,重点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氢能储能两大新兴赛道。通过建立"链长+园长"双负责制,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入驻。目前已规划建设专业中试基地,可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周期服务。特别要求提前配置光伏发电、工业蒸汽等生产要素,降低企业前期运营成本。 四、创新金融支持赋能实体经济 针对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将整合政府引导基金与社会资本,构建覆盖种子期到成熟期的投融资体系。具体包括设立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池,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调研中特别指出,要建立金融机构与园区企业的常态化对接机制,每季度组织银企专场洽谈会。 五、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内生动力 为破除发展障碍,明确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试点项目承诺制审批。在监管创新方面,将建立基于企业信用评级的分类管理制度,对优质企业实施"无事不扰"监管。同步推进智慧园区建设,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企业需求与政府服务。 当前,保定高新区正以此次调研指导为契机,加速推进创新要素集聚。通过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人才-技术-资本"高效循环的创新生态,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严格落实三"高"三"新"工作要求,力争在年内形成一批可复制的改革创新经验。
2025-08-18
-
保定技师学院携手德国机构共建双元制职业教育实验班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市通过招商引资推动产教融合取得新突破。近日,保定技师学院与德国南图林根州手工业协会正式启动双元制职业教育合作项目,该项目将引进德国先进职业教育模式,打造机电一体化领域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一、双元制教育模式落地保定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以"学校理论+企业实践"为核心特征,理论课程仅占三分之一学时,其余时间学生在合作企业进行实操训练。此次保定技师学院引进该模式,计划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实验班,课程体系由中德专家联合开发,融合德国职业标准与中国本土化需求。 二、三方协同培养高端技工人才 实验班采用"校企行"三方联动机制:德国手工业协会提供认证标准与师资培训,合作企业提供真实生产场景,学校负责理论教学管理。学生完成学业后,可同时获得中国高级技工证书和德国手工业行会职业资格认证,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的国际接轨。 三、实训基地建设对标国际标准 南图林根州手工业协会作为德国知名职业培训机构,将协助建设符合欧盟标准的实训中心。实训室将配备模块化教学设备,模拟现代工业生产线,重点培养学生在机械装配、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的实战能力。 四、服务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该项目瞄准京津冀地区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迫切需求,首批计划招收初中毕业生进行五年制培养。课程设置涵盖智能装备维护、工业机器人应用等前沿领域,毕业生将主要输往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此次合作标志着保定市职业教育国际化迈出关键一步,通过引进德国优质教育资源,构建起"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2025-08-18
-
保定老字号授牌仪式暨产业创新研讨会在天香控股举行
保定市通过认定首批老字号企业推动招商引资与传统文化融合,近日在天香投资控股公司召开专题研讨会。市商务局联合多部门为四家本土品牌授牌,并围绕老字号创新发展路径展开深入交流,旨在强化区域品牌建设,促进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 一、首批"保定老字号"授牌彰显历史底蕴 在市级多部门共同见证下,"一亩泉""保稻""万宝堂""白运章"四家具有百年历史的企业获颁认证牌匾。这些品牌涵盖酿酒、食品、医药等领域,其中"白运章"包子制作技艺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过程严格遵循历史传承、工艺特色、社会影响力等维度,最终从二十余家申报企业中遴选产生。 二、政企共商老字号振兴战略 市商务局负责人在讲话中提出三大发展方向:建立老字号数字档案库,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推动技艺传承人培养计划。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则强调将加强地理标志保护,打击侵权仿冒行为。与会企业代表建议组建老字号产业联盟,通过联合参展、跨界合作提升整体竞争力。 三、创新路径破解发展瓶颈 研讨会重点探讨了传统品牌年轻化转型课题。文化部门提出"非遗+研学"模式,建议开放老字号生产场景作为文旅体验基地。电商专家则分析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新渠道运营案例,某酒企代表分享其通过文创酒具开发实现销售额提升40%的实践经验。 四、构建全链条扶持体系 莲池区商务局透露将打造老字号集聚街区,目前已规划近万平方米商业空间。财政部门正在研究税收优惠和技改补贴政策,金融机构拟推出专项信贷产品。市老字号协会宣布启动品牌出海计划,首批将组织企业参加国际食品博览会。 此次授牌标志着保定市正式建立老字号保护发展机制,后续还将开展第二批企业认定工作。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方协同,这些承载城市记忆的品牌将焕发新的生机。
2025-08-18
-
保定乐凯新材料工业园区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保定航天乐凯新材料工业园区通过持续深化招商引资和自主创新,成功实现从传统制造向高端新材料产业的战略转型。园区内新建的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线正式投产,标志着企业在培育新动能、布局新能源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形成了印刷影像材料、高性能膜材料、图像信息材料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一、战略转型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 作为国内影像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乐凯依托保定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区位优势,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通过系统整合研发资源,企业逐步剥离低附加值业务,重点布局新能源材料、特种功能膜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园区已建成覆盖原材料研发、精密制造、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其中锂电隔膜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湿法双向拉伸技术,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技术创新突破关键领域瓶颈 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园区攻克了高强度基材制备、微孔结构精准调控等技术难题。新建生产线可实现5微米超薄隔膜的规模化生产,产品耐热性和孔隙率等关键指标显著提升,能够满足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需求。同步建设的研发中心配备国际领先的检测设备,形成了从分子结构设计到成品测试的完整创新链。 三、产业集群效应加速成果转化 保定市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推动乐凯与上下游企业建立协同创新联合体。园区现已吸引二十余家配套企业入驻,形成年产数亿平方米的功能膜材料产能。特别是在柔性显示、光伏背板等新兴领域,企业开发的特种薄膜材料已实现进口替代,相关技术获得多项国家级科技创新奖项。 四、绿色智造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园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工艺,锂电隔膜生产过程中的溶剂回收率超过98%。通过建设智能工厂,关键工序的自动化水平达到90%以上,单位产品能耗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15%。这种绿色制造模式不仅符合双碳目标要求,更增强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五、多元布局培育新增长极 除新能源材料外,乐凯在医用胶片、数字印刷版材等细分市场持续发力。图像信息材料板块开发的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已应用于新一代触摸屏制造。印刷影像材料通过数字化改造,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领先地位。三大业务板块相互支撑的产业生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持续动能。 当前,保定乐凯新材料工业园区正加快推进三期项目建设,重点布局固态电池材料、氢燃料电池质子膜等前沿领域。通过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的创新体系,园区已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创新高地,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示范样本。
2025-08-18
-
保定莲池区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启动 赋能区域产业升级
保定市莲池区通过招商引资新举措,正式启动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建设,首批签约7个合作项目,旨在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高端设计产业生态链。该中心将整合设计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对接等全链条服务功能,为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创新支撑。 一、创新载体打造产业升级新引擎 保定市工业设计创新中心选址莲池区,首期规划面积2800平方米,配置企业孵化区、技术共享实验室、材料研究馆等专业化空间。区别于传统产业园区,该中心采用“核心平台+专业模块”的运营架构,重点引入3D打印、知识产权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创新服务体系。 二、战略合作构建协同创新网络 启动仪式上,创新中心与国内六家知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包括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沿海先进设计园区以及专业化设计企业。合作内容涉及人才培育、技术转移、项目孵化三大领域,特别是与广东工业设计城的跨区域协作,将促进南北方设计资源互通。 三、功能定位服务京津冀产业协同 作为京津保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该中心明确四大功能方向:一是建立工业设计数据库,二是开展CMF材料应用研究,三是提供中小微企业设计外包服务,四是举办国际设计赛事。通过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已吸引十余家本地制造企业提出合作意向。 四、政策支持培育区域经济新动能 保定市相关部门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对入驻设计机构给予场地租金减免、研发投入补贴等支持。同步启动的设计人才引进计划,将联合高校建立实训基地,预计三年内培养300名复合型设计人才,助力汽车零部件、智能家居等优势产业提质增效。 此次工业设计创新中心的建设,标志着保定市生产性服务业进入专业化发展阶段。通过整合设计创新要素,不仅能够提升本地产品附加值,更将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提供示范案例,推动区域经济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2025-08-18
-
保定隆基泰和跻身中国企业500强彰显区域经济活力
近日,隆基泰和集团凭借稳健的产业布局和持续的创新动能,再次入选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成为保定市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的标杆案例。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企业在服务业领域的领先地位,更展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区域经济的蓬勃活力。 一、企业综合实力获权威认可 隆基泰和集团以营业收入规模优势位列中国企业500强前列,同时在服务业细分榜单中排名显著提升。此次入围是继此前多次上榜后,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又一次验证。公开信息显示,该集团通过多元化业务协同发展,构建了涵盖新型城镇化、商业运营、能源服务等领域的产业生态链。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 近年来,隆基泰和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在绿色建筑、智慧城市等领域取得多项技术突破。企业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这种以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为其在复杂经济环境中实现稳健增长提供了关键支撑。 三、深度参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扎根保定的龙头企业,隆基泰和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建设,在产业园区运营、城市更新等领域实施了一批标志性工程。企业通过产城融合模式,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集聚,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和税收贡献,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四、国际化视野锚定长远目标 在巩固国内市场地位的同时,隆基泰和加速全球化布局,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提升海外市场竞争力。企业明确将进入世界500强作为中长期发展目标,这一愿景正通过持续优化治理结构、拓展新兴产业赛道逐步实现。当前,其在国际标准制定、跨境投资等领域的实践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此次隆基泰和再度上榜中国企业500强,既是对其发展成果的肯定,也预示着保定市在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企业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未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这类龙头企业将继续发挥产业引领作用,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更强动力。
2025-08-18
-
保定市多措并举促就业惠民生 孵化基地带动三千岗位
在招商引资与民生保障协同推进的背景下,保定市通过政策扶持与资源整合,实现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当地聚焦技能培训、创业孵化及区域协作,形成“培训+就业+创业”联动机制,为雄安新区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一、就业核心指标超额达标 保定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突破9万,超额完成省级年度目标。失业人员再就业与困难群体就业分别达成省定任务的100.9%和107%,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98%,优于控制标准。 二、技能培训靶向施策 认定16家技能与创业定点培训机构,开展44期专项培训,覆盖1923名学员。针对贫困地区劳动者实施百万人培训计划,开设电商运营、家政服务等12个实用专业,通过“三单式”培训模式提升就业转化率。 三、创业生态持续优化 全市建成48家创业孵化基地,吸纳956个创业团队入驻,直接创造就业岗位3000余个。推广创客空间等新型孵化载体,结合县域特色产业建设低成本众创空间,落实高校毕业生创业补贴与长效服务机制。 四、区域协同服务雄安建设 组织保定市培训机构对接雄县、容城、安新三地,开展管线探测等定向培训39班次,累计培养2004名技能人才。通过“技能+创业”复合模式,增强新区群众自主就业能力。 五、政策组合拳稳就业根基 整合就业促进与创业引领计划,强化重点群体帮扶。加大孵化基地建设补贴力度,鼓励企业参与订单式培训,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就业服务体系。
2025-08-18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